美国观察:未来教师的七种角色及成长路径 | 头条
一个权威机构做了份调查,关于未来哪些职业会被淘汰。其中,淘汰率在60%以上的是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和科学技术艺术相关的职业淘汰率比较低,教师淘汰率是0.4%。
但是,最近有学者说这个比例太低了,太保守了,我们的教师淘汰率大概会达到40%。为什么?因为技术变化将变革教育行业。详解这个结论前,我们先看其他行业情况如何。
以手机行业为例,诺基亚曾经领先了全球功能手机行业14年,直到苹果智能手机出现。诺基亚没有考虑过研发智能手机吗?其实早就考虑到了,但是为了实现内部企业效率,他却把智能手机团队归入功能手机团队。
企业总是希望自己的第一曲线走得更长更稳,但每个企业都会面临试错点和极限点。第一曲线到达顶峰的时候,就是我们的风险点,这个时候如果不开启第二曲线,企业、行业就会慢慢衰退下来。
在第一曲线到达顶峰之前,我们就要开启第二曲线。而从第一曲线过渡到第二曲线时,需要用跨越的方式。一旦实现,企业会有10倍速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导致行业的转折点到来。
在这之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洞见:企业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10倍速变化,就预示这个企业来到了第二曲线,将发生整体变革。
今天,我们的教育已经迎来了即将开启第二曲线的时代,因为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技术——早就发生了10倍速变化,教育行业即将发生整体变化。如果在第一曲线还未到达顶峰之前我们早做准备,就能更好地进入第二曲线。但问题在于,很多人还未意识到变革和挑战已经到来。
2016年OECD对中国上海初中教师进行了教学和职业发展的评估,其中一项数据显示:教师要求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的,占比15.2%。而全球均值为38%,我们不及其一半。2018年进行第二轮调查,占比为24.3%,全球均值已经是50%。
面对这样的差距,有的老师表示还可以淡定,还可以借助一部分从教育技术系毕业的老师帮助做PPT,做教育技术和学科的融合。然而,2018年有13所高校撤销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名列所有高校撤销专业第二名,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未来可以借助教育技术专业的力量。
在这样的挑战面前,教师需要重塑自己,但怎么做?我想到一个思路: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要素,把它放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比如,1.0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风筝,看它飞得多高、多远,到了2.0阶段,教学要设计如何去寻找制作资源,整合制作资源,也要设计学生的学习发展。这样一来,两种学习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一点上,不妨先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国设计了两个框架,第一个框架是TPACK,即如何正确使用技术把内容和教学法整合在一起,使我们的学生学的更好;第二个是SAMR,它将技术使用分为四个层次,比如,通过word文档打字取代用纸笔写字,就是完成了第一层次“替代”;用手机拍图,把图片插如文档,再加上音频,就是完成了第二层次“提升”;我们做一本电子书,是第三层次“重新设计”;再加上AR、VR技术呈现出来,就是第四层次“重新定义”。换言之,该框架认为,用技术学习停留在替代和强化的层面,用技术变革学习则是进入重新设计层次,使用技术赋能学习者一定是进入了重定义的层次。如今,美国很多学校已经完成了第四层次的教育技术变革。
而国内需要做教育变革时,大多讨论是否具备教育技术能力,事实上,比起关注能力本身,思考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更重要,只有明确了教师未来将重塑为哪些角色,教师才会自觉学习新的技术和能力。
1
未来教师的七种角色
教师需要重塑为七种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学习者。学习者要制定个人学习目标,探讨基于技术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和全球各地的人建立学习网络,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并保持当前的研究。当做了大量研究,还要反思这些研究是否能真正改善学习结果。
第二个角色是领导者。每位教师要站在领导高度,思考增强技术、提升学习能力的愿景到底是什么;如何倡导公平,使孩子能更多地使用数字资源和工具开展有效的学习;通过识别和探索进一步做好基于技术的评价和管理。
第三个角色是数字公民。教师要不断创造社会体验,建立线上线下的关系社区,同时也要确立数字化学习的文化,来培养自己和学生的数字素养。除了学会指导学生如何去使用工具,还要知道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美国学校不是告诉学生你不可以上网,或者上网要遵守什么,而是让孩子审慎地使用技术,审慎地在网上进行学习合作和交流,让孩子思考:每个数字轨迹都记录了你的人生,你想让数字轨迹反映你怎样的人生?
第四个角色是合作者。教师要联合起来用技术整合学习,为孩子创造更多学习体验;也要与孩子合作,帮助孩子更多地使用数字资源来开展更有效的学习;要更多地和社会机构、设施、企业合作;更多地利用协作工具;还要与家长合作,批判性地培养更符合数字时代特征的文化能力。
第五个角色是设计者。美国人常说,要像设计师一样设计学习。教师成为设计者,意味着教师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要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深入的学习。此外,教师要探索教学原理,创设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第六个角色是促进者。即和学生一起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达到的目标和结果。教师要帮助孩子筛选、使用、评估平台的技术,并为他们创造更多机会,共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一些问题。
第七个角色是分析师。教师要建立表达方式,交流思想。中国孩子写作文的时候没有对象,写就是为了交给老师,但是美国孩子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对象,他首先考虑作文是写给谁看的,我要和谁交流。
2
美国案例带来的思考:
教师需要成为设计师吗?
这是美国二年级孩子的课表,12:40~13:40都是数学学科时间,但是分成了四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学习任务、学习进度以及达成的标准是不一样的,美国的绝大部分学校都是用这种方式在学习,并且,他们在同一等级学习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标黄色的这组学生的45分钟分成3个15分钟,前15分钟以小组的形式,接受老师面对面辅导;第二个15分钟以个体为单位在移动终端上学习;第三个15分钟和同伴一起玩数学游戏——在一个教室里,所有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组,用不同方式轮换学习,而在每个学习过程中他们都会评估学生当前的知识与技能,为每个小组设立学习目标,设定路径与设定学习计划,同时一定会进行随时评估,产生数据,产生真实的学情,并鼓励学生反思,进行新一轮学习。所以,老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师。
下图中这位孩子是二年级,在用扑克牌对应小红片学一年级数学。美国允许不同的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设定独特学习轴,这个学习轴是包含了学习任务、学习进度、完成时间以及学习评价。
下图是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在这个教室里面老师布置了犯罪现场,孩子们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教室,获取一个线索本,根据地上遗留的钉子、喝过的水杯,和同伴整合线索分析案情,最后写成一个结案报告,这个结案报告是语文学科要求的。这样一个真实的场景学习也需要老师成为学习情境的设计师。
随着技术发展,学习必将越来越关注数据,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学习。上海市教委李副主任说过,未来学校就是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基于技术,虚拟助理会出现在学校,学习者有精准的画像,智能导师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进行定制化教学……这些个性化学习在未来会慢慢实现。
3
未来的教师成长路径
“20世纪末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其文章被引用多次,深得大家认可。这类教师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知识比较丰富,二是效率高,第三是洞察力强。
知识丰富会让他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比如,他知道孩子写作不好原因来自观察和实践不足。
效率高是指比较程序化,会制定一个很好的流程,也有一定知识能力去解决一些未发生的事。比如,新手教师焦虑班级纪律不可控制,但是专家型教师就知道先制定学习规则,班级共同文化和规则,因而不会为纪律问题而烦恼,效率也就比较高。
洞察力强是指教师知道所有问题背后的联系,能把它归类,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他知道某个孩子英语成绩不好的问题在于某个知识薄弱,也知道怎么去弥补薄弱环节。
在大数据时代,专家型教师要从知识丰富转为数据意识,从洞察力强转为数据洞察,而效率高更多体现在能实现人机补偿。因为当我们能够运用技术记录孩子们的学习数据时,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就有了同等的第一手资料,二者的分水岭在于有没有数据意识。如果有了数据意识,又有数据洞察,就能提炼现象背后关联的因素进行分析,产生数据理解以及数据解释,就能知道某个孩子英语成绩不好背后,关联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是语法,还是单词,还是听力,进而可以给他开展更个性化的辅导,接着进入人机补偿阶段,用数据决策来预测学业,调整教学。
其中,人机补偿可以体现在各个环节。比如,备课环节可以用机器帮助我们精准了解学情,进而帮助我们优化学习设计;上课环节,机器可以开展实时互动,获取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做情感性引导;分组环节,也可以依靠人机补偿。
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意识、数据洞察来定位数据、理解数据,再解释数据,最后开展数据决策,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年轻教师可以在更短时间里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因此,数据素养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早在2011年美国就发布了有关教师数据素养改进教学的报告,2012年,美国19个州已经把教师是否具有数据素养列入了教师资格认证情境,换言之,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具有数据思维。美国还有一种新的工作岗位诞生,就是教育技术专家。所谓的教育技术专家不单是懂技术的,他首先是一个领导者,同时是一个课程教学专家,又是一个技术教学专家,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但在国内,每位教师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具备数据素养,既是教育技术专家,又是课程教学专家,还是数字公民的领导者,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发生变化。技术不能淘汰教师,但是不懂技术的教师一定会被懂技术的教师淘汰。
嘉定区已经制定了应对教师未来7个角色的10种能力,分别是编程教学的能力,技术支持学习变革的能力,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育德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以及STEM教学能力,学科专业知识把握能力,并期望通过3~5年的培育与教师的自我驱动,让每位老师重塑自己的角色。此外,上海市还提出每一位教师都要提升“1+5”专业能力。“1”是育德能力,“5”就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育技术能力。
凡改革,最初总是有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这些智识者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这是鲁迅先生的话。我们要以一种面向未来的方式,重新找到内心已经失落的从容,这份从容来自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要知道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要迎接挑战重塑自我,通过重塑自我更好的引领每个孩子走向未来。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每个孩子都应该了解的《开学安全手册》(请老师转给家长)学校“梦之队”里的8种角色
从两头受气到左右逢源,学校中层最该听的三个故事
作者 | 花洁,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校长来源 | 本文整理自花洁校长于第二届未来学校整体建设峰会的演讲发言责编 | 芋圆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